隨著我國節能減排政策的深入推進和建筑能效標準的不斷提高,大量老舊的溴化鋰吸收式制冷機組因能效低下、維護成本高昂或技術落后而面臨淘汰。這些曾經在大型商業樓宇、醫院、工業園區中發揮重要作用的制冷設備,在“退役”后若得不到科學、規范的處理,不僅會造成資源浪費,更可能對環境帶來嚴重威脅。因此,如何安全、環保地處置淘汰的溴化鋰制冷機,已成為企業、物業單位及環保機構共同關注的重要課題。實施綠色回收,不僅是履行社會責任的體現,更是實現資源循環利用、規避法律與環境風險、創造可持續環保價值的關鍵路徑。
一、淘汰溴化鋰制冷機帶來的環境與安全風險
溴化鋰制冷機雖然以水為制冷劑、溴化鋰溶液為吸收劑,運行過程中不產生臭氧層破壞物質(ODS),但其“退役”后的處理仍存在不容忽視的風險:
1、溴化鋰溶液的腐蝕性與污染風險
溴化鋰溶液具有強吸濕性和一定腐蝕性,若直接排放或隨意傾倒,會嚴重污染土壤和地下水,影響周邊生態環境。此外,長期使用的機組內溶液可能含有銅、鐵等金屬離子雜質,進一步加劇其環境危害。
2、真空泵油與潤滑油的有害成分
制冷機配套的真空泵和輔助系統中含有廢礦物油,屬于《國家危險廢物名錄》中的HW08類危險廢物。若未按規范處置,這些油品易滲入地下,造成持久性有機污染。
3、重金屬與電氣部件的潛在危害
機組內部的換熱管、電機、控制柜等部件可能含有鉛、鎘、六價鉻等有害物質。若采用簡單拆解或焚燒方式處理,將釋放有毒氣體,危害人體健康。
4、非法處置的法律風險
根據《中華人民共和國固體廢物污染環境防治法》和《廢棄電器電子產品回收處理管理條例》,任何單位和個人不得擅自傾倒、堆放、丟棄或焚燒工業設備廢棄物。違規處置將面臨高額罰款甚至刑事責任。
二、綠色回收:全生命周期閉環管理的核心路徑
面對上述風險,推行“綠色回收”理念,建立從評估、拆解、分類到資源化利用的全鏈條閉環管理體系,是實現環保合規與價值再生的根本出路。
1、專業評估與方案制定
在設備停用前,應委托具備資質的第三方環保服務機構進行現場評估,內容包括:
設備型號、使用年限、運行狀態;
溴化鋰溶液殘留量及濃度檢測;
危險廢物(廢油、廢電路板等)識別與分類;
可再利用部件(如銅管、鋼板、電機)的評估。
基于評估結果,制定個性化的回收處置方案,明確責任主體、操作流程與環保措施。
2、安全拆解與危險廢物規范化處理
由持有《危險廢物經營許可證》的專業公司執行現場拆解作業,重點環節包括:
溶液回收與中和處理:使用專用設備抽吸殘余溴化鋰溶液,運送至有資質的危廢處理中心進行中和、沉淀與無害化處理,達標后方可排放。
廢油與化學品封存:真空泵油、潤滑劑等分類收集,貼標密封后交由持證單位進行再生或安全填埋。
電氣元件分類處置:含PCB的電路板、含汞開關等按電子廢物規范處理,防止重金屬泄漏。
3、資源化再利用,變廢為寶
綠色回收的核心在于“變廢為寶”。通過精細化分揀,可實現以下資源再生:
有色金屬回收:換熱器中的紫銅管、黃銅端蓋等高價值金屬可熔煉再生,回收率可達95%以上;
黑色金屬回爐:機組外殼、支架等碳鋼材料送至鋼鐵廠作為再生原料;
可再制造部件翻新:部分性能良好的電機、閥門、儀表經檢測修復后,可用于其他設備維修,延長產品生命周期。
據測算,一臺1000RT的溴化鋰機組可回收銅材約1.5噸、鋼材3噸以上,資源價值顯著。
三、創造環保價值:從合規到可持續發展
實施綠色回收不僅能規避環境風險,更能為企業帶來多重價值:
提升企業ESG形象:規范處置高風險工業設備,展現企業對環境保護的責任擔當,增強公眾信任與品牌美譽度。
降低綜合處置成本:通過資源回收抵扣部分處理費用,相比非法傾倒的潛在罰款更具經濟性。
助力“雙碳”目標:金屬再生能耗僅為原生冶煉的20%-30%,大幅減少碳排放,為碳足跡核算提供正向數據支持。
推動循環經濟:促進廢舊設備資源進入再生產業鏈,形成“生產—使用—回收—再生”的綠色閉環。
綜上所述,淘汰的溴化鋰制冷機不是“環境包袱”,而是“城市礦山”中的寶貴資源。唯有堅持綠色回收理念,依托專業力量,依法依規推進全生命周期管理,才能真正實現“安全處置、資源再生、價值創造”的多贏格局。讓我們攜手行動,將每一次設備更新都轉化為一次環保升級,為建設資源節約型、環境友好型社會貢獻堅實力量。
發布于:2025-09-16 03:31:00